文章闡述了關于中國書畫鑒賞大系董其昌,以及書畫家董其昌的信息,歡迎批評指正。
1、董其昌在書法上的成就也很高,他最擅長草書,書法風格可謂集晉、唐、宋等名家的書風,筆勁有力又飄逸俊秀,可謂形美意更美。董其昌的用筆非常精到,始終保持鋒正之態(tài),很少會出現(xiàn)拙滯之筆;在章法上,也是布局均勻,疏朗有序;用墨也極講究,枯濕濃淡,恰到好處。
2、最后到了明朝的晚期,出現(xiàn)了許多風格和成就卓著的書法家。比如徐渭、邢侗、張瑞圖、董其昌等等,其中徐渭以行草書來抒發(fā)胸中的郁憤,之后而起的是邢侗、張瑞圖、董其昌、米萬鐘等四人。邢侗廣師晉、唐、宋諸名家書法,留有許多臨摹古帖作品。他的書法筆力矯健、沉著圓渾。
3、松江華亭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明代是松江華亭人的著名書畫家為:董其昌。董其昌(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),字玄宰,號思白、香光居士,為松江華亭(今上海市)人,是明朝后期大臣、書畫家。
董其昌是明朝著名書畫家,被譽為“華亭畫派”代表人物,書法出入晉唐,自成一格,山水畫則講究用墨的技巧,強調寫意,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。董其昌簡介 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號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華亭(今上海閔行區(qū)馬橋)人,明代書畫家。
董其昌(1555~1636),明代后期著名畫家、書法家、書畫理論家。董其昌,著名書畫家。生于嘉靖三十四年,卒于崇禎九年,享年82歲。董其昌擅長書畫。在繪畫方面,有南董其昌,北米萬鐘的美稱;在書法方面,集各家之長于一身,使自身的書法有超越前人之勢,在中國的書法歷史長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清朝為董其昌粉飾作美的可能性不大,所以《明史》對董其昌的評價是忠于史實的。董其昌所擔任的最高職務,是南京禮部尚書。永樂帝遷都北京后,在陪都南京做禮部尚書和在北京做禮部尚書是不一樣的,董其昌也算不上什么特大的實權派***,單憑這一點來證明董其昌權勢熏天,根本站不住腳。
董其昌書法特點:以軟性美為特征,用筆輕松若不經意,線條細長、婉轉、流暢。然而由于缺乏順澀、提按、疾緩的變化,盡管做到了散逸、虛飄和圓熟,卻難免模式單一和筆力浮滑。
董其昌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書畫家,他的書法風格淡雅、飄逸、空靈,風華自足。他的書法作品綜合了晉、唐、宋、元各家的書風,自成一體。董其昌非常重視用墨技巧,將墨分為五種不同的濃淡層次用于書法藝術創(chuàng)作之中。
董其昌的書法風格特點 董其昌在書法和 繪畫 方面有很高的藝術成就,從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。董其昌在書法方面,除了研習唐、宋、元等各朝代的大家 書法作品 和書法技巧之外,還善于從中總結發(fā)掘新的書法技藝。所以,他的書法藝術成為融百家而自成一家。
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,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,他對自己的楷書,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。董其昌雖處于趙孟頫、文征明書法盛行的時代,但他的書法并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***的左右。他的書法綜合了晉、唐、宋、元各家的書風,自成一體,其書風飄逸空靈,風華自足。筆畫園勁秀逸,平淡古樸。
董其昌書法藝術創(chuàng)作在他步入60歲之后,進入自由階段。他晚年的代表作有《臨柳公權蘭亭詩》、《三世誥命》、《友石臺記》和《臨顏真卿爭座位帖》等,他這一時期的書藝日趨純熟,不僅筆由心使,能融會各家的藝術特點,更加明確、清晰,他想最終脫離傳統(tǒng)古法,創(chuàng)立自己的風格。
關于中國書畫鑒賞大系董其昌,以及書畫家董其昌的相關信息分享結束,感謝你的耐心閱讀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上一篇
第三屆全國書畫春晚大賽
下一篇
小孩新年手工活視頻